頭骨調整概念

 

頭骨結構

臨床上,帽狀腱膜會因為薦、尾骨的裂縫而產生凸起的現象,但矯正可使凸起的骨膜軟化,而帽狀腱膜的任何改變,都會透過所連結的傳導路徑,影響並帶動薦尾骨表面骨膜的變化。臨床經驗顯示,帽狀腱膜的細膩結構不僅與枕額肌連結,也跟顳頂肌互相連結並往深層與頂骨疏鬆蜂窩組織相連,同時通過顱骨膜穿透頭骨板障連結至蛛網膜,這是臨床調理中經常可以體驗到的傳導路徑。

矯正的觀念

薦骨骨架產生各種不同型態的變位時,人體上所有相對應的骨架也會產生不同型態的扭曲變位。薦骨骨架的變位角度不同,所影響和衍生出來的疾病也不同。薦骨骨架變位的嚴重程度,會影響身體相對應骨架的錯位嚴重程度,而所衍生出的疾病輕重程度,也跟骨架錯位的嚴重程度成正比。

觸診檢查薦骨骨架的變位,可判斷出人體的疾病,甚至預估未來即將生成的疾病。調整頭骨也必須考慮薦骨的密碼關係。畢竟薦骨是人體力學的源頭,身體的任何骨架幾乎都受制於薦骨骨架的變位。

換句話說,身體骨架錯位多半是薦骨所造成的,因此,調整頭骨必須以薦骨獲得矯正歸位為目標,身體其他的骨架錯位矯正只能作為次要調整目標。

造成身體骨架錯位的因素很多,包括手術疤痕、骨折傷害、外傷疤痕等,這些都會造成身體肌束痙攣、拉扯骨架、造成歪斜。然而,隨著科技的發達和醫療商業的利益,外科手術已然成為既定的醫療方式。殊不知手術的後遺症終生難以解除,影響也難以預估,所以,於日後,推拿工作更會因此而更加興盛。

充分了解薦骨骨架變位並透過有效的觸診檢查,可以判斷出人體的疾病,甚至即將產生的疾病。而透過正確的方式矯正骨架使之歸位,更可有效促使身體恢復健康。至於消除手術疤痕、骨折傷害、外傷疤痕等因素所帶來的骨架錯位,請參考薦骨療法第六篇中,關於疤痕修護的介紹。

薦骨與頭骨調整的差異

頭薦骨療法已經通過臨床實證,確認為神奇而有效的骨架矯正方式。這種方法打破了醫學史上對人體的一切研究和理解,不再針對局部症狀進行治療,而是調整頭骨和薦骨,促使骨架復位,從根本上消除致病因素。

人體所有的骨架錯位,都跟薦尾骨的碎裂和骨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。薦骨骨膜與頭骨帽狀腱膜,以某種奇妙的方式相互連結,並具有連動關係。薦骨板塊的任何變化,包括裂、碎、骨折都會如實的反應在頭骨上,而調整頭骨可促使薦骨板塊錯位的部分迅速歸位。

無論薦骨或頭骨調整,都是針對薦尾骨錯位、碎裂、骨折進行調整,藉此促使人體所有骨架正確歸位。雖然兩種療法目的相同,但在原理、成效、手法方面,卻有所不同。手法、成效、原理的不同首先,就手法而言,薦骨調整是借由施術者的手腳動作,針對薦骨各種碎、裂、變形、骨折,直接施術矯正;而頭骨調整則是利用手指指腹、薑槌、頭針,捻轉或刺激帽狀腱膜,促使身體骨架歸位,並解除神經壓迫問題。

其次,就成效而言,調整薦骨骨架的成效較為明顯。頭骨療法的效果,有時候只能達到薦骨療法的百分之80 左右,這一點跟調整原理有關。頭骨療法的原理在於利用扭轉帽狀腱膜來促使身體骨架歸位,頭骨藉由肌肉、肌束、肌腱、腱膜、骨膜等軟組織與全身骨架連結,所以,在拉動頭骨帽狀腱膜時,就可啟動全身軟組織的連動關係,藉由拉動全身骨架以促使薦骨骨架歸位。而頭骨療法也因此比薦骨療法達成效果的速度要快很多。

基本上,頭骨帽狀腱膜可以牽動任何被韌帶覆蓋的部位,因此調整頭骨對於促使薦骨歸位的速度通常較快。然而,從頭骨入手去拉動具有厚度的薦骨會有結構性的困難,而這正是造成頭骨療法具有局限性的主要因素。

薦骨的結構為雙層,具有厚度、其間中空,而中間層沒有任何能與帽狀腱膜連結的骨膜。薦骨骨折的內外層碎裂都可以藉由頭骨腱膜來調整歸位,唯有缺少骨膜覆蓋和連結的薦骨中間層骨架,即使施行頭骨療法,也無法產生任何影響。薦骨裂縫深處的不平整,只能藉由薦骨療法做調整,這也是頭骨療法成效有所受限的唯一原因。排除這項因素,頭骨療法從根本治療所帶來的成效,完全不在薦骨療法之下,更是其他療法所望塵莫及的。

基本捻轉手法

薦、尾骨裂痕有許多種型態,針對不同型態、矢狀縫捻轉手法就稍有不同,但基本手法相同。調整時須注意以下幾個重點:

施術順序
調整凸紋時,無論紋路類型,都要以矢狀縫為中心出發點,往矢狀縫的兩側施行捻轉。先捻轉矯正其中一側,完成之後再矯正另一側,直到整條凸紋矯正平整為止。所謂矯正平整是指頭骨(帽狀腱膜)恢復平整,也就是薦尾骨裂縫所形成的頭骨凸紋消失。關於矯正手法,請參考各種裂縫矯正法。

定位準備(調整方法)
調整矢狀縫右側面時,雙手拇指重疊,右拇指在下、左拇指在上;調整左側面時,左拇指在下、右拇指在上。拇指疊放時,上拇指應緊貼下拇指。拇指疊放的上下順序,在施術中具有不同的作用,下拇指負責控制捻壓旋轉的動作,上拇指則作為施力的輔助。

捻轉施術(要領)
身體前傾、重心向前, 以身體的重量作為捻轉施力的來源。身體前傾時,應當同時配合秒數計算,一邊讀秒、一邊藉由身體的重量慢慢向前推動並施行打勾捻轉。

施力要領
應盡量避免使用手部施力,一則,由於手部力道有限,矯正效果不彰;二來,會增加施術者本身及患者的疼痛。施術時,拇指應放軟,使力點位於指腹(如圖,紅點標示的位置),而且務必多加練習,以減輕患者及施術者的拇指疼痛。

此外,由於薦、尾骨碎裂的角度和方向變化多端,頭骨調整時,必須配合實際情況,採用不同的捻轉方法去調整角度。以下提供幾種適用於調整薦尾骨骨架碎裂的捻轉方式。

 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.
聯絡電話: 0919-315-399
平日: AM09:00 - PM06:00
假日: AM09:00 - PM06:00
:::唯美網頁設計 :::